咳嗽变异性哮喘:哮喘界的 “伪装高手”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英文缩写 CVA,就像哮喘家族里一位善于伪装的 “高手”。它不像典型哮喘那样,大张旗鼓地表现出喘息、胸闷、呼吸困难这些症状,而是只让 “咳嗽” 打头阵,悄无声息地 “攻击” 孩子的健康。根据《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的数据显示,在持续咳嗽超过 4 周的孩子中,差不多每 10 个里就有 4 个罪魁祸首就是它! 不喘也可能是哮喘! 很多家长都有个误区,觉得孩子不喘就不是哮喘。但实际上,当孩子反复咳嗽超过 4 周,尤其是晚上咳嗽加重,疯玩疯跑后咳得更厉害,或者一遇到冷空气、接触毛绒玩具、花花草草、小猫、小狗就开始咳嗽,即便听不到喘息声,也得高度怀疑是不是得了咳嗽变异性哮喘。 为什么咳嗽会和哮喘扯上关系? 咱们打个比方,孩子的气管就像一根有弹性的吸管。普通感冒时,就好比吸管里进了黏糊糊的糖浆(痰液),空气不好通过,所以会咳嗽;但得了咳嗽变异性哮喘,就像是吸管壁在过敏原的刺激下,偷偷地收缩变窄了(气道痉挛),空气通过时产生高速涡流,这种情况下有些时候不一定会发出 “呼呼” 的喘鸣声,反而直接引发了咳嗽。 其实,咳嗽变异性哮喘和典型哮喘本质上是 “同根生”。它们都会让气管内壁出现慢性过敏性炎症;得这种病的孩子,很多本身就是 “敏感体质”,有的长过湿疹,有的有过敏性鼻炎,或者家族里有过敏史;而且触发它们发作的原因也差不多,像冷空气、剧烈运动、尘螨、花粉,甚至普通的病毒感染,都可能成为 “导火索”。 警惕!这些是咳嗽变异性哮喘的 “危险信号” 如果孩子的咳嗽有这些特点,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
时间规律:咳嗽持续超过 4 周,尤其是晚上和清晨咳得更厉害。
运动关联:一跑一跳、嬉笑打闹后,咳嗽突然加剧。
温度敏感:吸入冷空气,或者吹空调后,马上就开始咳嗽。
过敏反应:碰到花粉、尘螨,或者和宠物玩耍后,咳嗽大爆发。
治疗反应:吃了普通止咳药没效果,用抗生素治疗也不见好。
医生如何揪出 “隐形哮喘”? 当孩子反复咳嗽,家长怀疑是咳嗽变异性哮喘时,医生会通过多种科学检查来明确诊断。接下来,就为家长们详细介绍这些诊断 “武器”。 肺功能检查:评估气道通气的基础检测
肺功能检查是判断孩子气道通气状况的重要依据。检查时,孩子需要咬住专用咬嘴,先深吸一口气,尽量将肺部填满空气,然后像吹灭生日蜡烛一样,以最快速度、最大力气把气呼出。专业仪器会精确记录呼气量、呼气速度等数据,以此评估孩子的肺通气功能是否正常。如果检测发现呼气流量等指标异常,可能提示气道存在问题,为后续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
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轻松呼气,洞察气道炎症
这项检查最大的优点就是无创、便捷,孩子很容易配合。检查时,孩子只需要按照医生的指导,保持平静呼吸,将气体缓缓吹入检测仪器中即可。当气道发生炎症时,气道内的细胞会产生更多的一氧化氮并随呼吸排出。所以,呼出气中一氧化氮的浓度越高,就意味着气道内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越严重,而这种炎症类型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医生通过分析 FeNO 数值,就能对孩子气道炎症的程度有一个清晰的判断,为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过敏原检测:精准定位咳嗽 “元凶” 诊断性治疗:用药物验证病情 治疗关键:消除炎症,防止复发
这里一定要提醒家长们:就算孩子不咳嗽了,也得按照医生的嘱咐,继续治疗 3 到 6 个月!要是过早停药,就好比火还没完全扑灭就离开,很容易 “死灰复燃”,咳嗽又会卷土重来。
早发现早治疗,守护孩子呼吸健康 昆明市儿童医院呼吸内科 呼吸内科是医院最早成立的专业科室之一,为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昆明儿童哮喘临床诊疗中心,开设哮喘、呼吸专科门诊,拥有小儿肺功能测定仪、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仪、过敏原检测和治疗等专业设备;开展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肺穿刺、婴幼儿肺功能测定、适宜儿童的多种过敏原检查等技术。 科室致力于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的病原学研究,细菌、病毒、非典型病原、结核分枝杆菌多病原联合检测为科室特色,相关多项研究分别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并为临床合理诊疗和疾病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在难治性肺炎中率先发现MRSA、PRSP、ESBLs、真菌性肺炎病例。在降低儿童肺炎死亡率方面,积极探索早期干预治疗及综合治疗措施,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大大降低了重症肺炎死亡率。具有解决儿科疑难复杂呼吸病的能力,其疾病种类几乎涵盖了全部小儿呼吸病。在贯彻哮喘防治方案中,省内最早开展以吸入疗法为主的治疗方法,在哮喘诊断、治疗、预防与管理上与全国同步,同时积极向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和儿童慢性咳嗽拓展,规范哮喘专科门诊。 科室拥有一支由高、中、初级职称人员组成的,技术力量雄厚的专业团队,科室被省妇联授予巾帼文明岗、省卫生厅授予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参与全国多项多中心研究。 推荐专家: 李明 主任医师,呼吸内科副主任(主持工作),硕士生导师 从事呼吸系统临床工作:30年。主持/参与科研项目:9项,参与团体标准、指南、专家共识编撰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著书12篇,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委员、精准医学协作组委员、哮喘协作组委员,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儿童哮喘行动计划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医院协会儿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委员及儿童哮喘学组组长,昆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西山区政协委员。 擅长:肺炎,哮喘,慢性咳嗽,肺间质疾病,呼吸系统疑难疾病的诊治。 谭力 副主任医师,现任呼吸内科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从事儿科临床工作20余年。主持/参与科研项目8项,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著书2部,申请专利3项。现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支气管镜协作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肺血管协作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微生态协作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内镜专委会云南省儿童呼吸内镜协作组副组长、云南省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小儿内镜专业学组副组长、云南省医院协会第三届儿科专业委员会秘书、云南省儿科质控专家组秘书、世界内镜医师协会呼吸内镜协会委员、西部儿科呼吸联盟呼吸介入协作组委员、云南女医师协会理事、云南女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委员、云南省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委员。2020年荣获昆明市“巾帼建功”先进个人。担任昆明市政协委员。 擅长:支气管肺炎、婴幼儿喘息、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呼吸系统疑难杂症等疾病的诊治,开展儿童支气管镜检查及介入治疗特色技术。 张泉 主任医师 从事小儿内科工作40年、呼吸哮喘专业临床工作15年。参与人才计划项目:“昆明市儿童哮喘诊疗技术中心”负责人。发表论文10篇。学术任职:云南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儿童哮喘学组成员;中西医结合儿童肺功能协作组委员;云南省儿童肺功能SMILE培训项目负责人;昆明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委员、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呼吸组委员;专攻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尤其哮喘、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擅长:儿童肺功能损伤相关疾病诊治、儿童肺功能评估,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早期诊治、管理有丰富经验。 文:呼吸内科 王丽丽 采编/排版:戴雨杉 审核:李 明 终审: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