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泪囊炎概述
昆明市儿童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 郭智一
自胎儿5~6周起,泪道系统逐渐开始分段发育;首先,基于外胚层组织之实心上皮细胞柱中心的细胞变性崩解,从而形成泪道管腔。该管腔首先出现在下泪小管中段,以后依次形成上泪小管、泪囊、鼻泪管。至胚胎三个月时,整个泪道除上、下泪点和鼻泪管下口三处端口外,已基本成形。胚胎6~7个月时上下眼睑分离致上、下泪点开放,但鼻泪管下口处管腔至出生前不久才得以成形,正常情况下大部分新生儿出生时泪道已经通畅。但由于泪道发育为节段式过程,造成了泪道各段形态各异、粗细不均,并残留许多瓣膜以阻碍泪道通畅,乃至到出生时还有30%的新生儿仍存在解剖性鼻泪管阻塞,但真正出现症状并到医院就诊者仅有6%。临床上称此病为:先天性泪道阻塞。
根据发病年龄、症状和体征,诊断本病并不困难;但临床上也不乏被误诊为倒睫、结膜炎或上火和热症等的病例。
但由于此期间泪囊内及邻近组织存在感染,需给患眼点广谱抗菌素眼药以控制感染,点眼药同时尚需轻揉患眼泪囊约1分钟,以促进泪囊内异常分泌物排出及抗菌素眼液吸收,点药次数可根据眼部感染情况而定,如眼屎仍多可适当增加点药次数,如眼屎消失可逐渐减少点药次数。但不能停药,需到医院复诊,确定泪道已完全畅通后,方可逐渐减量停药。
另对在生后6个月内,特别是新生儿期因泪道阻塞发展为急性泪囊炎者,必须在全身抗菌素控制感染后,让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泪道加压冲洗或探通。
如生后6个月以上经局部抗炎治疗和按摩至少两周以上局部症状仍未见缓解者,此类患儿多存在泪道狭窄和残留瓣膜为多层或较厚等情况,可考虑到有技术操作实力的大医院进行泪道加压冲洗和泪道探通手术治疗,此项操作的最佳时间为生后6个月,最迟不要超出1岁。因为泪囊经长期的泪液扩充可导致泪囊壁松弛,收缩力减弱。治疗年龄过晚,因泪囊扩张,即使泪道疏通后,仍可能导致排泪不畅。另外长期反复的炎症刺激可致泪道管腔内疤痕不断增生乃至管腔狭窄,最终致管道纤维化而阻塞;可能终身不愈。大量临床资料证明,年龄越大,病程越长,治疗越困难。
我科20多年内治愈了大量的泪囊炎患儿,为数以万人次的患儿进行过泪道冲洗,对近三千例患儿实施了泪道探通手术,治愈率约98%。并为四十余例难治性病例施行了泪道激光成形术,成功率接近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