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活动园地 —— 3
本刊主编:他们和其他25人一起,被评为今年5、6月份医院的服务明星,在当选的服务明星中,每个人身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对于这些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在照片贴上光荣榜的同时,他们的先进事迹也应该成为鼓舞和激励全院职工,团结奋进、爱岗敬业的典范。
本期焦点人物:杨丽萍、龚丽、赵园、邓成俊、古朝美。
杨丽萍,急诊科主管护理师。杨丽萍同志作为急诊科最年长的主管护师,她的工作受到科室医护人员的认可。21年一线临床护理工作经验,让她练就了“一针见血”的硬功夫,科室里遇到穿刺困难的患儿,大家第一时间一定是找
一天,肠道门诊遇到一位特别难穿刺的患儿,连护士长都紧皱眉头,最后协调了杨丽萍到肠道门诊进行穿刺。她承受住了各方面重大的压力,凭借自身过硬的穿刺技术,又是“一针见血”,让本来已经焦躁不安的家长和当班护士如释重负。在回到急诊工作岗位20多分钟后,护士长带着患儿的爷爷找到杨丽萍,这位年迈的爷爷主动握住她的手,用哭声连声道谢“谢谢啊,护士,我知道我家孙孙血管很难扎,其他一样的护士根本找不到,今天孩子又吐又拉,护士长也告诉我们,孩子的血管塌陷了,更难扎了,你能”一针见血“,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谢谢,谢谢!”。看着老爷爷真挚的感谢,杨丽萍都有些不知所措了,在她看来她只是做了一名护士应该做的事。在旁一起工作的其他护士及周围的患家都对杨丽萍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杨丽萍就是这样一位工作踏踏实实,业务精益求精的好同志,“一针见血”的过硬技能是我科护士学习的榜样,是血管条件差患儿的福音,是家长们称赞的白衣天使!
龚丽,PICU科护士。龚丽同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她用爱心、耐心、细心的工作态度感动着患儿及家长;用吃苦耐劳、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着我们每一位儿医人。
2012年3月,PICU科收治了一例罕见的“大疱表皮坏死型皮肤松解型症疹”的7岁女孩,全身皮肤坏死面积达90%以上,医疗、护理上困难重重,对于PICU科是前所未有的挑战。肖曙芳主任带领PICU团队,与死神展开了斗争。尤其是在患儿病情加重,呼吸机治疗的几天里,患儿身体备受煎熬,家长十分痛苦,管她的责任护士也疲惫不堪。此时,龚丽同志主动提出护理该患儿,每天穿上厚厚的隔离衣,身上的工作服被汗水浸湿一遍又一遍,顾不上喝水、上厕所,加班加点护理患儿。遇到不懂的新问题主动学习请教,上网查阅资料。特别是在患儿心理干预上,她每天为患儿讲故事、唱儿歌,每次患儿发脾气她都会耐心的哄她……,这一切龚丽同志毫无怨言,默默为患儿付出。经过全科人员一个多月的奋战,患儿脱离了生命危险,转到内四科, 龚丽同志还主动请缨,要求科外指导患儿护理工作。
赵园,手术室护理师。赵园同志在政治思想上、教学科研上、行为举止上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关心热爱集体,团结同事、爱岗敬业、热爱护理工作,工作中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加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协助护士长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在教学工作上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经常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准备讲义及多媒体教案,为实习同学进行教学,对本科室人员多次进行在职培训。在日常工作中,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关心同事,互相帮助,有很好的团结协作精神,从不斤斤计较,急诊加班手术随叫随到,周末配合胸外科专家完成小儿复苏先心病手术数台,受到专家科室领导及广大职工的一致好评。赵园同志以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为每一位医务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邓成俊,内一科住院医师。邓成俊同志在院领导及科室主任的带领下,本着“爱心、奉献、团结、创新”的精神,工作中兢兢业业、吃苦耐劳、严谨仔细,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位患儿,耐心、仔细的诊断、治疗,做好为患儿服务的每一个细节。认真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熟练掌握儿科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遇到困难和问题,积极
手足口病高发期,来住院的患儿病情都较重,特别是危重型患儿,患儿每一次体温、血压的升高,心率、呼吸的增快,都牵动着他的心,他都能够给予积极准确的处理,并能体谅及安抚家属的情绪,及时和他们沟通交流,关心患儿疾病的点点滴滴。特别是担任总住院医师期间,不论是节假日还是休息日,她总是24小时坚守在工作岗位,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带领住院、进修及实
古朝美,外一科护师。古朝美同志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儿童”的服务宗旨,兢兢业业,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严格要求自己,以精湛的技术,饱满的工作热情,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患儿提供优质的服务,最大限度的减少患儿的痛苦,带给他们所能给予的最大帮助。
她是一个有“心”的护士,熟练掌握与患儿及家属沟通的技巧——微笑服务,微笑了,病人就能感受你的态度、你的亲近。用她的一句平时话来说就是:“护理的对象没有区分,而护士工作的好坏则有区分。”
每天清晨她总是面带微笑,轻盈地走进病房,认真询问患儿的情况,帮助、指导家长更好地护理患儿,配合治疗。面对患儿,她会逗一逗、摸一摸、和他们说说话,减轻患儿的恐惧心理,让患儿更加愿意接受治疗和护理。她总会对患儿的配合加于称赞,给予鼓励,这让患儿能在下一次治疗护理时更愿意配合。她用炽爱温暖着病榻上的疾困患儿,用满腔真情感动着每一位患儿的心灵,得到了患儿及家属的理解、尊重和信赖。
组稿 党办 张应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