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工作者无私的献血行动
转眼之间,从事检验专业已37年,虽然医疗工作性质各异,搞检验不直接给患儿(患者)诊治疾病,但在患儿需要伸出援助之手时,同样毫不犹豫配合临床给予帮助。记得在1991年初夏,有一天儿科收到从基层转来的危重急性溶血性贫血(蚕豆病)患儿,血型为“A”型需要输血(该病情较严重时唯有输血治疗效果最佳),当时“A”型献血者不在本地(那时未建立血站,医院有几个固定献血员在患者需要时采血),在这危急时刻,儿科、检验科的医务人员争相提出为患儿献血,结果身体与血型均符合要求的同事献血100毫升,经输血治疗孩子得救了!家长满脸泪水,紧握献血者的手反复说:谢谢医生救了他孩子的生命!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对血液较常人有更多的了解。众所周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靠血液维持。没有血液,就没有生命。而对一个生命垂危的患儿来说,血液就意味着生命。而比血液更宝贵的是人间真情,是医务人员高尚的道德情操。试想,患儿到医院在无血源情况下,如果当时检验医生不果断给患儿献血,“蚕豆病”患儿幼小的生命就会夭折,这无疑给他的父母心灵受到创伤,精神被痛苦折磨。因此,无偿献血不仅仅是一百毫升血液的捐献,更是一份爱心、一件善事、一桩义举,体现医生对医疗职业的无私奉献。
有道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在同事的影响下,我加入了无偿献血的队伍。十多年前很多人对献血后身体恢复的情况了解不多,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着献血会伤元气、损害健康的误区。为了消除志愿献血但有顾虑的情况,用实际行动引导大家,我在2001年7月29号双休第一天,早早来到当时位于双龙桥附近的“昆明市中心血站”,得知本系统的同志前来献血,站内工作人员尤为热情,她们和蔼的话语,娴熟的静脉穿刺技术,放松了我首次献血紧张的心理。献完血后让我喝糖水并嘱咐平躺休息十多分钟。在血站的同志为我送上了一本由卫生部统一制作的“无偿献血证”,看着这一特别的证书,心理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回到家休息并加强营养,第三天安然无恙照常上班。
自四十三岁第一次献血至今,已累计献血1400毫升。我的献血经验是:一解除思想顾虑、二感到身体状况最佳、三利用双休第一天早晨献血、四献血后尽量不外出在家休息、五注意饮食调理。在我的带动下到目前为止,科内有好几位青年人先后为无偿献血做出贡献,没有谁为献血影响工作。
回首自己的献血经历,觉得一个健康人,在感觉身体良好,休息时间献血对自身健康没有什么影响。献血,无论对自己、家人(母亲手术等量无偿用血600毫升)还是对社会都有利。在此我呼吁:献血无害健康,救人功德无量。适合献血的青年朋友,献出您红色的爱心,生命就不会枯竭,让大家共同行动吧!
检验科 寸树兰